作者简介:朱文涛(1966-),女,江苏涟水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系副主任,副教授。(江苏 太仓 2154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商贸管理系以物流管理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建设”(课题编号:深圳到黑龙江物流教改200901)的研究成果。

专业集群化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认同的强化办学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通过专业群建设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增强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所以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专业群建设。

近年来,依托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从专业群的综合建设入手,打造特色专业群,培养了一批深受外向型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本文结合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实践,探索物流类专业群建设规律,以期引起人们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深入思考。

一、以物流产业链为主线,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群框架

所谓专业群,是指按专业技术门类组建的、由若干个专业或专业方向组成的专业集群。在组建专业群的过程中,必须依据市场需求并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思路确定学校的主导专业,再以主导专业为核心、按职业技术门类组建专业群。

在高职专业群构建的诸多思路中,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是合理的途径之一。从产业部门间关联的角度看,产业链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布局和调整依据相关产业链的组成和发展,可以使人才培养工作紧扣产业的人才需求变化,体现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服务经济的特色。根据调研结果,确定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市场营销和会计专业所构成的岗位群同在物流产业链中,属于并列关系或前后链关系;同时4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基本相同;师资条件具有较高的互换性和互补性;可以依托和共享同一实训体系。

因此,基于上述理念,将原有四个专业围绕物流产业链整合成以物流管理专业为重点的四个专业方向――物流管理、国际物流、连锁经营、物流会计,形成了“一个核心、四个方向”的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框架(见表1)。

二、以“宽基础、强技能”为原则,构建“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

专业群内的各专业由于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反映在课程内容上有相当一部分共同的理论、技术、技能基础,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群适合采用“平台+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如图1)。

“平台”是根据专业群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而设置,由公共基础平台课和职业技术基础平台课组成。

公共基础平台课针对所有专业,按照培养社会人的要求,突出培养现代社会对人所要求的最基本素质。

职业技术基础平台课为物流管理专业群内各专业共同必需的管理技术知识、物流技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按物流行业内职业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开设的课程。

“模块”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而设置,由体现专业方向特色的课程组成。每一个模块是围绕专业方向核心岗位工作过程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

学生在修完“平台”课程后,具备在物流行业内从事专业群所包含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就业需要选择其中一个方向模块进行学习,较好地解决专业群内各专业方向进行人才分流培养的针对性问题。

新的课程体系在构建时不仅考虑第一就业岗位的需要,而且还兼顾第二就业岗位及今后继续学习的需要,坚持“宽基础、强技能”的原则,把培养能广泛适应就业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综合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以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为依据,精心打造专业群核心课程

在课程论中,“核心课程”之“核心”源于拉丁文“cor”,其意义为“心脏”。从词源看,核心课程是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具有生成力的那部分课程,因此核心课程建设是专业群课程体系中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内容。

根据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对专业群内核心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通过调查分析,将物流管理专业群内的各个专业方向归纳出3~4个核心岗位,再经过提炼、合并,最后每个专业方向设置3~4门核心课程。精心打造这些核心课程可以使所培养的物流类人才具备从事物流行业相关岗位的基本专业素质和能力。为此,针对每一门核心课程,由课程组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以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为依据,从课程内容、课程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到目前为止,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院级精品课程、院级教学成果奖1项,主编、副主编出版教材14本。建设情况如下:

1.整合、序化课程内容

根据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切入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同时考虑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对课程内容作纵向和横向的整合,体现了职业能力培养的深度和广度。

2.创新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

核心课程教学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模式,按“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并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式改革教学方法,具体采用分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方法。

3.创新考核韶关到龙岩物流评价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工作责任心,采取“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主要体现在:多元评价主体,考核评价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包括企业技术专家评价);多种评价方式,采用口试、笔试、上机操作、上交作品、完成规定任务等;多个评价环节,包括课堂引导训练评价、课堂同步训练评价和课外拓展评价等;多样考核内容,主要分为态度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三类,将组织纪律、团队合作、规范操作、6S管理纳入考核评价内容,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终结评价为辅。

四、调整师资分配结构,构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形成师资合力,发挥专业优势。但专业群的开发需要有一定数量和素质的师资去支撑。另外,一支高素质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其本身就是专业群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要进行专业群建设,首先要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按照专业合理布局,调整师资的课程分配结构,在专业群的范围内形成整体合力。下面介绍一下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的实践探索。

1.调整师资的分配结构,形成课程组负责制

对于专业群课程体系中职业技术平台课程的师资安排方面,学院打破了专业师资的限制,每门课程的师资不再是各个专业独立分配,而是由系部根据各专业师资的优势进行统一分配。分配原则是:每门课程设置3位课程教师,组成一个课程组;每个课程组确定一位课程负责人,由他带领课程组成员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建设;每个老师至少负责一门主干课程。对此,称之为“三一一”法则。这样既实现了师资资源的共享,又形成了竞争机制,同时还普遍减少了教师的工作课时,使得教师可以腾出时间参与课程建设和改革。

2.加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

给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创造各种培训进修条件,努力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层次。截止到2010年,物流管理专业群硕士研究生比例达95%。青年教师已取得物流师、报关员、营销师、会计师等职业认证资格比例达90%。近三年来,青年教师中获得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位;获各类全国、省学生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5位;获学院第一、二届“健雄杯”课程改革大赛一、二等奖3位;获第一届“健雄杯”大学生创新大赛优秀指导老师1位。

3.着重“双师素质”骨干教师的培养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每年每个专业方向选派1~2名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把企业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引入教学中,引导教师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力争使本专业群教学团队中具有一线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达到100%。另外,每门核心课程都聘请1~2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把企业的开发项项目带入核心课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模块主要由企业教师讲授的机制。

五、以“开放、共享”为重点,建设实训基地

专业群的优势之一是可以用相对较少的投入建成一个较完整、较先进、较稳定的实训体系,以满足群内各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所以在进行专业群建设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实训体系的配套建设。下面介绍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

1.搭建共享型实践教学平台

物流管理专业群内部的各专业和专业方向共同遵循图1“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在此课程体系的指导下,将已经建成的各专业实训室按照“基础平台、专业群公共平台、专业专用平台”的方式加以整合和界定,构建了三大实践教学平台(见表2),使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专业群既成优势,降低了办学成本。

另外,此三大平台集教学、培训、技能、创新于一体,学生可以在真实或虚拟环境中进行仓储、配送、运输、货代、报关等单项技能训练,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物流业务流程设计、配送中心布局规划、企业运作与管理等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的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近3年来,学生的职业资格考核通过率超过95%。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8%以上。学生获全国物流就业能力测评大赛团体二等奖1项、全国物流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1项、江苏物流技能大赛获团体一、二等奖各1项及江苏省ERP沙盘大赛团体二等奖1项。

2.搭建开放型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的适度开放不仅能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频率、补充运转经费,更为重要的是,向社会开放说明已具备了与社会接轨的基本条件。近三年来,利用开发出的品牌实训项目向兄弟院校开放,接纳学生100多人次的实训和全国70多位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利用先进的设备向社会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开放,开展助理物流师、报关员、货代员、单证员、助理营销师、会计从业资格等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利用先进的实训条件和教师的专业技能,向企事业单位提供职业技术培训500人次,进行各类技术服务25项;与国家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合作开展江苏省物流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工作等。

3.拓展校外实训基深圳到乌海物流

积极探索基于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在原有基础上,与有实力、有行业特色的知名企业合作,如日捆物流(中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苏州隆兴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太仓新港物流管理中心、太仓港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江苏新洋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扩大了实训基地的规模,提升了校企合作的深度,为专业群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总之,开展以物流产业链为依托的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在较短的时期内集聚起师资、实训基地、教改、专业与课程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专业群各专业间的相互作用以形成合力;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整合,培养出知识面更广、更能适应社会需求的物流类人才;有利于创新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提高办学效益,创出特色和品牌,提升学院的办学实力。

相关文章

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政府、学校、企业等诸多部门,在我国物流业飞速发展,而物流人才却日益短缺的今天,采用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

2540查看详细
2020年09月10日

供给侧改革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

供给侧改革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运营摘要:[摘要]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产品物流,需要淘汰落后的物流方式,结合物流新技术的运用,推动鲜活农产品经济增长。安徽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存在流通渠道受到限制、物流冷链投入不足、物流信息不能有效共享等问题。

3240查看详细
2020年08月10日
关闭
关闭
关闭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