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政府、学校、企业等诸多部门,在我国物流业飞速发展,而物流人才却日益短缺的今天,采用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无疑是一个促进学校发展,凸现企业利益的双赢选择。

创新型物流人才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根本,而创新型的行业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发掘和培养。物流业是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迅速崛起的行业,每年以30%的速度飞速增长,已成为许多省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但物流人才培养的质和量却远远滞后于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因而培养物流人才,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已成为政府、学校乃至企业的共识。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也多次提出强化创新人才的培养,这对我们进行物流人才的培养,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我国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国外物流教育起步早、发展快,美国自上世纪60年代初就在世界上率先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进行物流人才的培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逐步走向成熟。而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却刚刚起步,目前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许多大专院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都还处在摸索阶段,无论是从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来看,物流人才培养的质和量都远远滞后于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概括起来看目前物流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目前由于我国物流教育刚刚起步,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着培养方向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等现象。如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大学科的课程体系设置没有细化,方向性不突出,致使学校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的指南,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就业导向。出现企业一方面急缺创新型物流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物流人才却不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的局面。

2.培养渠道少。目前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形式进行。学历教育由于周期太长,一般3年~4年,加之开办物流管理专业进行物流人才培养的学校屈指可数,因而培养的物流人才根本无法满足物流业快速发展之需。而近年针对现有物流从业人员而展开的职业培训倒是异军突起,但由于培训机构资质不一,鱼龙混珠,致使很多物流人才培训也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缺乏创新性。

3.培养体系不健全。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998年教育部曾取消物流专业本科的设置,至2003年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才又重新恢复招生,因而目前还没有形成一支以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包括本专科在内的多层次梯级人才培养体系,造成物流人才,特别是高层次汕头到济宁物流物流人才和实用型物流人才的断档。因而加强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及高职生的培养,创建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人才培育体系已成了许多大学物流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

4.物流师资匮乏。我国物流人才紧缺是不争的事实,但最紧缺的其实是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型物流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有一碗水”,这个耳熟能详的话语告诉了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水平。目前我国高校的物流教师大部分是从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相关专业转向而来,整体水平不高。普遍存在着物流理论功底欠缺,物流实际操作经验缺乏等问题。

二、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的意义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我国物流业飞速发展而人才培养却远远滞后的现实情况下,为我国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型物流人才,既是企业的心声同时也是学校的机遇。我们知道创新人才开发和培养的关键在于有效提高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获得除了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实践训练。在现行教育资源物别是实践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实行资源信息共享,借助多种教育资源和环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校企合作,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方式。

1.提供了培养创新型深圳到广元物流物流人才的基础和保障。个人创新意识的源泉是其深厚的知识储备,而校企合作则为这个储备过程增加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在物流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实践案例走进课堂,让课堂教学进入企业一线。这样既丰富了物流课程的教学内容,灵活了教学方式和手段,又由于是在情境中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新意识。另由于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专业知识匮乏。企业也可通过校企合作,采用请进来或走出去的形式,对现有物流从业人员实现“菜单式”的人才培养,增强现有员工的理论素质和专业素养,实现人才的二次开发,给员工提供了自我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机遇与条件,为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奠定了基础。

2.丰富了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的舞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性教学,在当前教育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仅靠学校创建物流实习实践基地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而走校企合作之路,利用物流企业的资源优势,为学生进行期间实习和毕业实习提供平台。一方面为企业成长储备了人才,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技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物流实务,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国际货运代理等课程,学生都要至企业一线见习和实习才能掌握。

3.提供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后备力量。”能者为师“,教师作为知识的引领者,对于创新型物流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实情况是,许多高校物流教师都是从其他学科转向而来,既缺乏理论又缺乏实践,因而在加强教师物流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至企业实习、见习、调研等机会,培养一批既懂物流理论又了解企业运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提供保障。

三、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的途径

创新是一种综合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也是一个综合培养的过程,它涉及到政府、学校、企业等诸多部门。采用校企合作,实行优势互补,构建有利于创新型物流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和教育环境,使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形成良性互动,获得校企双赢,这是目前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最佳的途径。

1.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长期以来学校在教学过程乃至教学计划、招生规模和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仅靠学校的教师完成,而由于教师实践性及市场性的欠缺,造成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创造相互脱节,出现培养的人才存在着只能从业不能创业,只会模仿不能创新等问题。因而走校企合作之路,依据企业为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招生层次、招生数量、知识要求等方面提供的准确信息。对包括研究生、本科生等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乃至招生规模进行制定,构建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的有效机制。使校企之间在发展目标,人才需求方面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人才供求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2.校企合作构建合理的学科、课程体系。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在物流教育相对发达的美国和日本,物流分为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两个类别,而每一个类别下的课程设置又依据学校特点和学生培养目标有所侧重。在物流学科体系尚不明确,物流课程配置不甚合理的中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为前提构建完整的物流学科体系及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的基础和前提。物流学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因此各个院校在构建学科体系时,可依据企业需要,综合学校实情发挥其比较优势,进行合理构建。如交通院校侧重物流工程,财经院校偏重物流管理。而在物流课程的配置过程中,依据由企业家和教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提供的指南,对课程进行科学设置。如物流管理专业强调供应链管理及包括运筹学、统计学在内的分析管理技术和方法。而物流工程则强调包括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优化决策在内的计量模型和系统工程的构建。

3.搭建稳定的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不能想象一个不参加科学实践的人,能够有什么科学创新,或者去指导别人创新。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国外高校开设物流课程除了理论研究外,非常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因而在高校物流专业的建设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一批关系密切、技术先进、数量足够的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和教师实习与锻练之用。让学生在感性的实践体验中,唤起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造性思维;让教师在实践中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实践到理论的升华,为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提供双师型人才储备。

4.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相互渗透。有人说人格操守是事业上最可靠的资本,它比一切技能,知识更为重要。事实上创新人格也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因而在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的过程中,通过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交融,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创业精神,追求卓越、珠海到聊城物流争创一流的价值取向。从而培养学生包括责任心、自信心、独立性、合作性等在内的人格特质和人格操守,形成有利于物流人才创新的“土壤“和“气候”。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政府、学校、企业等诸多部门。在我国物流业飞速发展而物流人才却日益短缺的今天,培养物流人才,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已不再只是一个谈论的话题,而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通过校企之间多目标统一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无疑是一个促进学校发展凸现企业利益的双赢选择。

相关文章

石油企业物流管理论文

石油企业物流管理论文摘要:一、基于供应链的石油企业物流管理(一)石油企业现代物流系统构建作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石油企业的物流管理工作是纵向整合油田的物资供应体系,各节点企业间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行集成化管理

2680查看详细
2020年10月03日
关闭
关闭
关闭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