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咸宁物流业发展的环境及市场优势

(一)咸宁物流业发展的环境

咸宁市地处华中腹地,长江中游。长江黄金水道依市而行,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6、107国道纵横南北,区域内公路、铁路、水运三种运输方式并存,区位适中,交通便捷。全市现有通航里程564.4公里,以长江码头建设为重点,兼顾主要内河码头,加快形成了江海直达、水陆联运的运输体系,新建了石矶头1000吨级码头1座,加快黄沙、赤壁、陆溪、鱼岳、潘家湾和牌州6座码头的完工配套,使港口装卸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共有生产用码头58座,泊位85个。2006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达到1226万吨、货物周转量11.68亿吨公里,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34.02万吨,分别是1990年的1.4倍、1.2倍、8.6倍。邮政业务量11317万元,是1995年的1.3倍。物流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资流通提供了有利保障。

(二)咸宁市物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十二五”时期,充分依托湖北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和物流需求逐步构建物流圈(带)――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专业化物流中心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将武汉城市圈的现代物流圈建设成为以武汉为核心枢纽的华中现代物流中心区的总体目标要求,咸宁要加快接轨武汉,以市场及产业需求为导向来建设物流供应链。努力使咸宁市成为武汉城市圈枢纽型物流中心城市。

咸宁市物流业的发展方向:服务特色农业、电力、纺织、森工、机电、汽配、冶金、建材等产业,重点建设咸宁经济开发区物流产业园区、咸宁临江港口物流园区和咸宁永安商贸物流园区。

(三)咸宁物流业发展的市场分析

咸宁市咸安区地处武汉市1+8城市圈,有武汉“后花园”之称,作为武汉城市圈的重要城市,而咸宁依托107国道、京珠高汕头到临夏物流速、京广铁路等,构成了区位优势。咸宁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一是要大力加强现代化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各类专业批发市场、连锁配送中心、仓储运输、信息服务等农业物流服务网络建设,并争上粮食物流项目和建设流通加工型现代物流园区,以此来提供优质服务,并为特色农业基地的发展壮大提供保障和强力支撑,使咸宁成为网络鄂南、辐射湘鄂赣的区域性农副产品中转批发中心和江南重要农产品集散地。

随着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咸宁已初步形成电力能源、纺织服装、森工造纸、机电及汽配、冶金建材和特色农业6大支柱产业,农业已形成楠竹、苎麻、茶叶、畜牧、水产、苗木花卉、有机水果、蔬菜等十大基地,为物流业的珠海到苏州物流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

二、咸宁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

(一)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正在完善中

咸安区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正在完善中,位处咸安经济开发区内,距咸宁中心城区约5公里。园区发展定位:依托咸宁市咸安区及周边地区的农产品资源,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走集约化运作、规模化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集农产品生产、加工、研发、展示、销售、物流于一体,打造咸安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园区从功能上分为:农产品加工区、配套产品加工区、产品展示区、产品研发区、配套居住区、物流中心。六大产业分布:森工建材、苎麻纺织、食品加工、食品制造、水产加工、饮品制造。依托咸安丰富的桂花原料资源,整合咸安区从事桂花加工企业,形成桂花食品产业链。坚持特色发展、集群发展、园区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突出平台建设、调整结构、创造环境,紧紧围绕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或优势产品,拉长产业链,实施链条式开发,增加附加值,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信息化程度低,管理体制有待改革

由于咸宁市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传统规模企业演化而来,物流技术水平低,信息化、网络化程度差,物流设施设备水平落后,还未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农产品特别是季节性、区域性农产品滞销时有发生,而且频度在增加,推动产区和销区对接工作。

我市物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还没有完全打破,不能很好地开展业务外包,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深圳到烟台物流,物流不畅,导致企业运行效率低下,资源闲置分散、增量资源浪费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现代物流产业的加速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我市经济整体的运行质量和发展水平。

(三)冷链物流处于起步阶段

咸宁市最大冷链物流即将建成使用,咸宁市咸安区供销百源物流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分为冷链系统,物流系统,设备购置等,集冷冻、冷藏及物流配送、销售农产品功能于一体。项目于2011年开工,本着边建设边收益的原则,部分仓库已建成投入使用。整体项目计划于2014年全部完工。现有分散的经营模式难以整合现在,我国的冷链物流主要是由以前的运输公司、冷藏库等单位发展而来,经营模式比较分散,相互之间缺少联系。由于利益和体制因素,各种信息交流欠缺,各自独立运营,整合难度较大。

三、促进咸宁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冷链物流

咸宁以开发“四乡六业” ,实施“特色农业”战略。咸宁嘉鱼蔬菜基地,嘉鱼水产基地、崇阳水果基地、咸宁桂花苗木基地等。生产的水果、蔬菜、鱼等农产品在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消耗。

建立蔬菜、果品、水产物流冷链是提升农产品产业绩效的基础。为了保证质量,嘉鱼蔬菜、崇阳的水果、咸宁的桂花等从采特殊的冷藏链专业技术和先进的供应链综合管理技术给予支撑,使整个冷藏链完全保持在一个完整的低温链中。 蔬菜采有构造精良的冷藏运输装备和专业的运输管理机制,才能有效保证货物的保鲜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进入批发和零售环节后,需要继续保持低温或冻结的状态。

(二)加大农超对接力度

咸宁农超对接,各地工商部门积极引导规模菜农和当地的大、中超市形成对接关系,达成销售协议,让农户走出了卖菜难的困境,也是市民“菜篮子”和农民“钱袋子”的对接,实现了最大的双赢。采取“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的方式,直接将部分蔬菜卖入学校、企业的食堂。可以在城乡结合部及城市大型社区推广平价蔬菜连锁店,减少菜场菜价肆意上涨,不做“秤上文章”进一步推进“农社对接”。

农企对接工作,不仅受益农民也受益企业。政府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前来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同时在当地建设冷库、净菜加工生产线和蔬菜检测中心、桂花食品的加工等基地的配套服务中心,保证农产品质量和货源供应,是完善农企双方合作机制的关键。加强农企、农超对接也是解决“菜篮子”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提高品牌效应,可通过促进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使居民得实惠、农民促增收。

咸宁市还应加大对合作社、基地参与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的政策支持,不断地拓宽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渠道,鼓励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对接关系,建设冷链系统、加工配送、检验检测等配套设施等,形成超市+基地对接、超市+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最终实现双羸的目的。

(三)加工农业推广技术力度

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快速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建立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加强现代冷藏车、冷库建设。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扶持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随着特色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我市各县区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需要,突出重点,合理布局,逐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围绕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发展,着眼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密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在生产、加工环节实现低温控制,促进生鲜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冷链对接,稳妥推进冷链物流服务外包。鼓励流通企业运用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方法,实现冷链产业上、下游结成供应链,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行全过程监控,提高冷链全程透明度。

关闭
关闭
关闭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