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全局。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究其原因有多种,但农产品流通不畅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集中表现为农产品流通效率低、成本高、损耗大,而农产品物流发展滞后又成为影响农产品流通的关键因素。为此,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势在必行。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农产品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将农产品生产、收购、批发、零售到消费之前的各个环节集成一个系统,强调系统的协调性和环节间的配套服务,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1、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步完善,涌现出多种农产品物流主体,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进,交易方式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产品流通的多重循环格局也初步形成。多重循环的构成首先是自循环或微循环,也就是农民的自留消费和使用及周边城镇居民的消费,是农产品消费的主体。

2、省际间的大循环,也是域外循环和全局性的循环,具有很强的宏观调控要求和信息驱动性,是保证大中城市和非农产区的供应和农产品战略性调配的循环。也是国际市场大循环,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迅猛,品种和数量均较以往大幅度增加,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关键环节。

3、我国农产品物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仍处于起步阶段,仍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失很大。据统计,中国粮食产后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12%~15%,如能挽回此项损失的50%,可供2,000万人口消费4年,相当于开发数百万公顷的“无形粮田”;我国每年在运送路上腐烂的果蔬3.7万吨,可供养2亿人的生活。此外,在农产品市场建设、物流主体的培育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容忽略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1、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农村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导致农产品在途时间长,运输损耗大,鲜活度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公共和准公共设施仍然落后,从而导致了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下。

2、农产品物流各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低下。由于小农经营的原因,我国农户对于农产品生产信息的获得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方式,其他诸如来自当地市场发布、政府部门发布、传播媒体及网络的都很少。当前,许多农产品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相关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还处于空白,在物流服务企业中,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物流信息网络设施不健全,农产品流通信息不畅,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大,物流整体信息化程度低下。

3、农产品运输、仓储及装卸方面。运输设备和技术滞后,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特种仓库比如低温库、冷藏库、立体库等严重短缺,农民散藏、混藏甚至露天堆放的现象相当突出。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低,叉车、托盘、货梯、升降平台、巷道堆垛起重机等装卸设备数量极其有限。

4、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物流资源丰富,但农产品物流相关的部门行业条块分割严重,致使资源难以整合,其结果是农产品物流企业数量供过于求,但服务质量又满足不了市场需要。

5、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下。农产品物流市场潜力巨大,但专业化物流服务理念滞后,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表示怀疑,担心产品安全,自营物流比例过高。在我国,名副其实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屈指可数,社会上对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作用和意义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至今较低。尽管物流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广州到淮南物流势,但总体看来,物流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不强,自营物流还占绝大部分,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缓慢。物流非合理化状况突出,物流发展面临市场需求约束。

6、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管理水平低下。据统计,我国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5,000多家,但具备一定规模的市场数量有限,批发市场的管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检疫监测手段不完善,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7、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标准化程度较低。一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托盘标准化没有推行,包装标准与运输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二是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卫生标准和市场内部的检验检测体系尚未建立,进入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偏低,缺少检验手段和食用安全保证。

二、改善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对策

1、提高农民素质,增强现代物流意识。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提高农民素质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应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观念,切实转变单一运输经营的观念,彻底转变“小而全,大而全”和自货自运的经营模式。运用系统优化原理、最小总成本方法、供应链管理等物流方法改善农产品流通方式,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

2、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设施的建设。要做好这方面工作,需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以及产地、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3、打造现代农产品SCM模式。农产品供应链包括从育苗到大田管理、农畜产品加工、保鲜直至流通、市场销售、韶关到昆明物流废弃物回收等所有流程,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和标准化等因素影响着农产品供应链的始终。“市场信息指导+种业公司+农业科技推广+农资连锁经营+整合型生产物流机制+食品安全认证与标准化”模式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4、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产品物流理论。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目前还处于理论和政策的定性分析阶段,供应链的各环节技术数量控制和管理还以经验为主,先进国家目前已经在农产品供应韶关到西双版纳物流链的各环节上,定量运用运筹学和线性规划理论进行统筹管理。

5、大力加强现代农产品物流高素质人才培养。一方面要在高校拓展设置物流管理专业,资助扶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一方面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和行业协会及民办教育机构举办从业培训,建立物流行业的职业终身教育系统;同时,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行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

6、制定适合国情的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给予农产品物流产业较其他第三产业更为优惠的土地、贷款、税收及相关扶持政策;继续深化交通体制改革,完善交通运输法规,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推动公路、水运和港口投资多元化和运营商业化,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通过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建立新型的行政管理运行机制,为未来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整体蓝图和指导方向,促使这项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市场繁荣的颇具发展潜力的大事业,步入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7、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严把市场准入关。当前,一方面应加大对农产品基地认证、质量认证、产地环境监测,严格执行农产品准入制度和经销商准入制度,实施农业标准化,规范农产品种养及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另一方面应适度降低检测费或给予经营主体一定的补助,从而保障农产品安全,以此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安全性。

三、结束语

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是,立足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以农产品资源、品牌培育和初级、精深加工为支撑,打破传统产业、部门、地域的局限,优化整合物流资源,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标准化、信息化为前提,逐步建设形成国际化、区域性、中心城市、重点产销区、主要产品基地五级农产品展销、加工、仓储、运输、配送、供应的物流网络体系,以有序、高效、快捷、准确的商品流通、信息反馈和资金管理,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

发展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深刻认识到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建立完善的物流发展机制,才能真正促进中国农业的进步。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指导老师唐立新)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超,陈诗波.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2007.6.28.

[2]赵春江.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5.3.

[3]郑海浪.加快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J].中国储运,2005.1.

关闭
关闭
关闭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