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is often used to hierarchically decompose complex problems into simple ones in system analysis and system assessment. It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multi-criterion and multi-objective analysis. In this paper the general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AHP are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emergent public event program, through an example, the evaluation of the warrant for emergency logistics based on AHP is analyzed.

Key words: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 emergency logistics; evaluation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重大自然灾害、珠海到铜陵物流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1]。

在应急物流概念提出之前,国内外学者已对与应急物流相关的军事物流、企业突发性物流、重大赛事演出物流进行了研究。S. M. Hong-Minh等(2000)运用仿真的方法对供佛山到广元物流应链中的突发性物流进行了研究[2]。Philip T. Evers(1999)对突发物流(emergency transshipments)与订单分割(order splitting)对物流总成本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3]。张志勇(2004)等研究了美军物流系统的优化战略,提出了我军物流系统优化的思路、信息致胜,以及服务至上、技术整合的思想[4]。对应急物流概念的提出是在2003 年SARS 疫情之后。欧忠文等(2004)提出了应急物流的概念、应急物流中的政府协调机制、全民动员机制、法律机制和绿色通道机制,以及应急处理技术平台构建的设想[5]。高东椰、刘新华(2003)提出了应急物流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弱经济性和非常规性特点[6]。王宗喜(2003)提出了与应急物流相适应的信息保障、交通保障和法规保障建议[7]。邓伟、王卫国(2003)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各类信息系统和数据库[8]。王文亮(2003)提出了建立应急物流的信息保障预案[9]。王旭坪等(2005)对应急物流快速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10]。总之,从应急物流概念提出至今两年多的时间里,上述学者探索了应急物流的概念,初步确定了学科研究范围及解决问题的设想[10]。

应急物流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其效益的实现。而为了实现这种效益,需要对能够实现这一效益的保障能力进行储备。对这种保障能力进行评价对制定应急深圳到青海物流预案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急物流保障能力的评价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供选取的指标较多,而且众多指标中有很多是重复的内容,若选取带有重复内容的因子参与评价,各指标间没有被过滤掉的信息会使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选取能够综合反映应急物流保障能力的评价指标较为困难。现有对指标选取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如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及统计学分析法等,不同的人可根据对资料掌握的具体情况选取较实用的方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该法是对非定量事件做定量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少必要的数据情况下,需要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定量化时该法非常实用。层次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分析思路清晰,可将系统人员的思维过程系统化、数学化、模型化;分析中所需要的定量数据不多,但要求对问题所包含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具体而明确。这种方法适用于多准则、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决策分析,广泛应用于管理评价、资源规划及安全经济分析等方面。

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对应急物流保障能力的评价提出评价方法,尝试能建立适应应急预案要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应急物流保障能力的评价方法。

1层次分析法的原理与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是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以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确定每一层中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建立判断矩阵,通过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得出该层要素对于上层准则的权重。

建立层次结构通常的模型最简单的结构有顶、中、底三层,顶层通常是决策的目标和目的,是唯一的,底层是可供选择的不同方案,中层是分析评价影响方案好坏的因素,如图1所示。

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某因素,本层次与之有关的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这些判断比较通过合适的标度,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两两比较矩阵。对于某个准则来说其下层的两个方案总能进行优略判断。T.L.Satty在文献[11]中说明了采用1-9标度法可以满足绝大多数评价要求。其内容如表1所示。

根据正矩阵理论,判断矩阵具有唯一最大特征值λmax ,其特征值为0。实际上对判断矩阵A很难求出其精确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通常采用方根法算出其近似特征值λmax,近似特征向量W=ω1, ω2, …, ωn,W即为评价因素重要性排序,也即权重分配。

为了保证应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到的结论基本合理,还需要对构造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即计算一致性指标 CR

=CI/RI,其中CI=λmaxCn/n-1,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值如表2所示。

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层次总排序的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

2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评价递阶层次结构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分析可以看到民政物资、医疗系统储备物资、交通运输运力运能储备、通信保障物资储备、公安消防特种器材的储备以及军事行动物资储备对与应急物流保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由此建立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评价递阶层次结构图,见图2。

3算例分析

根据图2,以某地区为例,建立判断矩阵。

3.1求A―C矩阵

该地区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同时在该地区在人口稠密城市有过境公路,增加了事故灾难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表4所示的A-C矩阵,计算得W0.125, 0.125, 0.375, 0.375,λ =4,CI=0,CR=0,满足一致性。

3.2求C-P矩阵

求得W0.435, 0.268, 0.067, 0.136, 0.095,λ =5.444,CI=0.111,CR=0.099,满足一致性。

求得W0.540, 0.297, 0.163,λ =3.010,CI=0.050,CR=0.086,满足一致性。

求得W0.750, 0.250,λ =2, CI=0, CR=0,满足一致性。

根据表8,求得W0.121, 0.299, 0.523, 0.056,λ =4.071,CI=0.024,CR=0.027,满足一致性。

3.3总体优先级排序

求得CI=0.029,RI=0.551,CR=0.053,满足一致性。

从表9可以看出,对于该地区,6个因素对应急物流保障能力的影响而言,其优先顺序或者说重要程度顺序为:医疗系统物资储备、公安消防特种物资储备、交通运输运力运能储备、通信保障物资储备、民政物资储备、军事行动物资储备。

4结束语

应急物流保障是一个系统化的体系,对它进行评价涉及到多个因素,选取能够综合反映应急物流保障能力的评价指标较为困难。通过层次分析法,把这些难以比较的信息进行量化,在满足一致性条件下,对应急物流保障能力做出合理评价。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各项指标进行合理调整。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评价方法具有科学、实用、结论准确可靠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急物流保障能力的提高,使得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评价递阶模型中准则层和措施层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人工计算显然不能够满足评价要求,但是建立了评价思想与方法后,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实现评价。

关闭
关闭
关闭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