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吴晓莉(1973―),女,湖北广水人,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高级规划师,研究方向:规划政策、技术标准及城市宏观规划;黄卫东(1967―),陕西西安人,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副总规划师,高级规划师,研究方向:城市设计、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更新研究等。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门类,它所涉及的活动类型非常广泛,主要包括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土地空间、道路交通设施等硬件条件的支撑,从规划的角度研究物流业,对于推动和指引物流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深圳物流业发展中的规划研究

为了提高深圳区域经济中心地位,1998年深圳市委二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物流中心”的发展目标,1999年5月,深圳市长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以港口运输业为核心的深圳物流业发展”,并将物流业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当时,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概念。物流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作为支撑?物流业发展如何在空间上进行规划布局?深圳的规划主管部门和产业发展主管部门从零开始,自2000年到2009年,开展一系列专题研究,形成了多层次的政策性文件,对深圳的物流业发展起到了支撑和指导作用。

1. 深圳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

2000年2月开展的《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从了解物流业的产业构成、业态形式出发,对深圳的物流业发展现状、物流用地和相关基础设施状况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物流业的空间需求,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物流园区空间规划。该研究为深圳规划了两大类型的八大物流园区。一类是配送中心型物流园区,以服务于城市消费物流为主,是城市消费品配送服务中心集中的地方。共规划布局了四个配送中心型物流园区。另一类是依托港口、陆路口岸、机场和铁路等大型交通设施建设的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该研究还针对各物流园区的用地规模、道路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生活配套设施等提出了对策建议。以该研究报告为基础,政府进一步制定出台了全市物流业发展的纲领性政策――《关于加快发展深圳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2001~2005年,深圳的物流业发展迅猛,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初见成效,但是规划的八大物流园区面临着定位不够清晰、规划用地权属不清、设施配套跟不上等问题。同时, CEPA的签订、国家保税物流政策的出台,都对深圳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产生了影响。2006年,深圳市规划主管部门和物流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开展了《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和空间规划》的编写工作,对2000~2005年间的物流业发展现状、产业政策、规划策略等进行了检讨和相应的调整。该研究突出了港口物流的地位,结合城市产业发展目标的调整,新增了前海、大铲湾两个港口物流园区,并取消了一个消费配送型物流园区。研究区分了市级和区级物流园区,有利于园区规划建设责任和分工的明确。2007年,深圳市规划主管部门联合物流业主管部门出台了《深圳市物流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划分了物流项目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物流项目制定了相应的用地标准,为物流项目评估和规划审批提供了规范化、标准化的依据。2009年,深圳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中,基于前述各项研究成果,编写了物流业发展的规划策略和空间布局的专章,进一步明确了物流业在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策略中的重要作用,即“依托区位优势,发挥现代物流业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把深圳建设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供应链管理基地和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物流枢纽城市”。这使得指导物流业发展的规划策略上升为未来10年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规划研究对深圳物流业发展的作用。一是厘清了概念并建立了具有针对性的理论框架。2000年开展的深圳市现代物流业策略研究对物流业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这一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衔接关系,按照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和本地物流的不同层次,确定了货运枢纽和配送型物流园区两大类型,为后续不断深入的规划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形成了从宏观到微观,从产业发展策略到空间布局,从用地标准到设施配套对策的全面且多层次的政策体系,推动和促进了物流业从概念走向蓬勃发展的城市支柱产业。三是为深圳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保障,促进了物流产业的合理空间布局,在全国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和示范效应。

3. 深圳规划研究的不足。首先,前述规划研究基本都局限在深圳市范围内,缺乏足够的规划策略指导。这与物流业体系化、综合化以及物流设施建设网络化的特点不符,难以将深圳的物流业发展融入全国物流业规划策略、宏观布局和整体网络中,难以真正发挥物流业减少物流在空间上的不合理流动、降低物流对城市交通的压力、减小物流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等实际优势作用。其次,物流业的发展极度依赖整体的交通网络(不仅局限于深圳市的交通网络,更依赖区域性、跨境的高等级交通网络)和大型交通设施,前述研究中缺少了从道路交通角度出发的空间布局和规划选址研究,这可能也是部分规划的物流园区发展缓慢的缺陷性因素之一。

二、加快物流业发展的规划策略建议

物流业发展对于保障经济平稳运行、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1年7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物流运行情况分析》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7万亿元,占GDP的比率为18%,与西方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一般为8%~10%左右的现状相比,中国的物流成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2倍。同时,社会物流总费用呈上升态势,同比增长18.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一方面,从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缓解高物价和通货膨胀等角度而言,提高物流业效率的意义重大且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受购物方式网络化、支付电子化的影响,物流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1. 树立规划先行的意识。相比于传统的仓储、运输等产业,现代物流业是基于传统产业高度整合后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业态形式。规划先行,指引物流园区的建设发展,显得尤其重要。从德国和日本等物流业发展领先国家的经验来看,在物流业发展初期,规划编制工作都需率先启动,规划实施和因地制宜的规划调整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从1984年开始建设第一个物流园区――不莱梅货运中心开始,德国先后编制了两轮全国物流园区规划,在持续近30年的物流园区建设过程中,规划处于绝对的引领地位,强有力地保障了物流园区的建设。日本早在1964年开始对物流产业发展进行政府规划与控制,1969年形成了日本全国范围物流体系的宏观规划。

2. 尽快开展全国性物流规划,自上而下形成全国物流网络一盘棋。发展物流业的初衷是畅通物在地理空间中点与点之间的流动,并提高效率。因此,物流业的发展是基于网络的,包括道路交通网络、电子信息网络等。近几年,国家战略层面先后制定了覆盖全国范围的高速公路网规划和铁路网规划,并积极推动实施,这为形成全国性的物流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比较而言,依托这些骨干网络形成的全国性物流网络的规划显得滞后。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纷纷制定物流规划,积极推动数量众多、规模大小不一、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的物流园区的建设。在缺少全国性物流规划自上而下指引的情况下,这种遍布全国、貌似繁佛山到昌都物流荣的物流园区建设显得有些盲目和散乱。

全国物流网络的规划应该从产业发展、经济社会状况等实际情况出发,避免平均主义和遍地开花。从德国规划39个建成33个(到2002年)物流园区和日本建成22个物流园区的经验来看,高效的物流产业并不是以物流园区的数量取胜,而是依赖科学合理的布点和网络建设以及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支撑。

3. 加强相关政府部门的合作,组织多专业技术团队,制定物流业发展的综合解决方案。城市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交通条件(包括区位和自然地理条件),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源泉和载体。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应突出经济发展状况和交通条件两大核心因素。规划研究的工作组织,切实需要交通、规划、产业经济等相关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组织产业经济研究、交通、规划、市政设施、开发策划等多领域研究咨询的技术团队共同参与工作,以形成物流业发展的综合解决方案。深圳开展的一系列物流业规划研究工作,相关部门没有有序共同参与规划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深圳的交通主管部门的物流研究,与规划主管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开展的物流研究,没有融合形成统一、清晰的策略和政策建议。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层面的物流规划,应建立以交通和产业经济为核心部门,纳入规划、国土、信息产业、海关等相关部门为规划参编方,切实加强规划编制的组织工作,真正制定出反映各部门共识的规划策略。

4. 更新理念,创新思路,形成全面、系统且操作性强的公共政策体系。与传统的运输、仓储等产业相比,现代物流业立足于许多全新发展理念之上。这些理念直接影响到物流园区选址、物流业发展政策取向和设施配套策略等一系列操作层面的问题。首先,物流业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不仅仅是拉动经济、提高GDP的一项产业,还应兼顾和体现出有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缓解交通压力、降低对城市环境负面影响的功能和作用。其次,现代物流业更重视动态的“流”而不是静态的“储”,反映到物流设施上,表现为以存、放货为主要目的的纯储备型的物流结点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交通便捷、周转高效的流动型强佛山到上海物流的物流中心。第三,现代物流业追求效率和效益,在物流园区建设上表现出综合型和多功能化发展的趋势。国外的物流园区建设不贪求园区数量多,而是追求建设标准高、功能多元化。一些大型物流园区往往集中了多个物流企业,这些物流企业可能分担着不同的物流功能,共享物流园区的各项设施,并在功能上互补。第四,不能忽略的是,土地或空间只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基础要素,并不是核心要素,现代物流业发展主要依赖的是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

因此,应以规划研究为支撑,制定全面、系统、清晰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公共政策体系,涵盖物流产业发展政策、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物流用地政策、用地控制标准、设施配套标准、物流项目评估标准和审批程序等从技术到行政管理等多个方面。在规划研究和政策制定中,应根据现代物流业的新理念和新特点创新思路。具体包括:

物流园区的选址应优先考虑交通条件,如紧邻至少两种大型交通设施(如港口、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尽量靠近物流发生地,形成便捷的多式联运。其次,综合地价、租金、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经济合理性,尽量平衡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需求等,也是选址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物流园区的建设应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倡导积极有效地混合用地,通过新型的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提高容积率,以提高土地利用效能。

倡导各级政府提供土地,并直接投资建设物流园区的道路交通设施、通信设施等,而企业投资建设仓库、物流设备作为辅助投入的发展模式,由此可以吸引多家物流企业共同进驻同一个物流园区。一方面,顺应了物流园区综合化、功能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可缓解当前普遍存在的物流企业申请用地困难的现象,扭转物流企业夸大用地需求、各自独立建设功能单一、标准低的小规模物流园区等浪费建设用地的现象。

更为注重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推动物流园区内通信网络设施的更新。在政策制定上应更多地强调和鼓励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深圳作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先行城市之一,其发展过程中,规划先行并通过规划研究制定一系列的规划策略,来支撑和保障物流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规划研究功不可没,在全国范围内也形成了示范效应。但是,应该看到缺少交通、产业经济、信息技术设施相关配套研究的整合和互动,规划研究的力量还略显单薄,所提出的规划策略也有其自身的不足。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借鉴各个城市(点)的经验,尽快推动全国性物流规划的编制工作和配套政策的制定工作,自上而下统领全国的物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R].2000.

[2]深圳市规划局.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与空间规划[R].2006.

[3]深圳市规划局.深圳市物流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标准研究[R].2007.

[4]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R].2009.

[5]汤珏,孙有望.国外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与发展的经验与借鉴[J].中外物流,2008(1).

On Planning and Policies for Promoting Logistics

Wu Xiaoli ,Huang Weidong

(Urba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of Shenzhen, 518028;Urba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of Shenzhen, 518028)

Abstract: The significant effect of logistics industry on improving loc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stimulating economic growth is widely recognized. Most of local governments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by making plan, constituting policy and constructing civi汕头到阳江物流c infrastructure. Shenzhen is the one of the earliest cities which determined logistics industry as the city’s supporting industry. A series of urban plans and strategy research projects have been finished in Shenzhen. The outputs of the plans and research projects made significant guidance effec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of Shenzhen. The paper focus on the discussion on urban planning strategie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Shenzhen.

Keywords: Logistics industryUrban planningStrategy

(收稿日期: 2011-08-16责任编辑: 垠喜)

关闭
关闭
关闭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