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中小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深圳到潍坊物流特点,阐述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构成项目体系,找出控制的关键点,并从成本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环节提出中小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策略与途径。

:中小物流企业 物流成本 控制

2005年至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分别为18.5%、18.3%、18.4%,虽然到2009年下降至18.1%[1],但我国物流费用始终居高不下。物流企业的毛利率也日益下降,到2007年,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从2002年的30%降至10%以下,其中仓储企业平均毛利率为3%-5%,而运输企业更低,仅有2%-3%[2]。因此,对利润空间越来越狭小的物流企业,如何控制物流成本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注册的物流企业共有70多万家,中小物流企业占80%以上,加之中小物流企业普遍缺乏成本观念,从有效控制中小物流企业物流成本入手,不仅能提升整个物流行业企业效益,对我国社会物流成本降低有着重要影响。

一、中小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构成

1、中小物流企业物流成本特点

(1)物流成本信息难以准确掌握

传统财务核算体系使物流成本的归集存在一定的困难,即使将物流成本剥离出来,由于对物流成本范围缺乏准确的界定和统一的统计口径,因此,从现行账户记录和财务报表中几乎不可能看清楚物流消耗的实际情况,要取得完整、明细的物流成本信息非常困难。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物流企业的财务核算体系更加不完善,这也为成本信息的掌握增加难度。

(2)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认知的不足

我国物流起步较晚,很多的物流公司由原来的运输车队、仓储部门转型而来,大部分的物流企业规模小,组织结构也很不健全,公司管理者没有经过系统的企业管理培训,有成本意识,但系统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观念不强。

(3)物流成本构成具有特殊性

相较于客户企业,中小物流企业所发生的一切支出均属于物流成本。但就物流公司而言,物流成本仅包含完成物流服务的操作成本,及为此支付的资金成本。物流成本构成的特殊性,也为控制物流成本带来一定盲目性。

2、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构成

中小物流企业物流成本主要指企业在采购、运输、保管、销售物品时,所发生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3],主要由物流功能成本和存货相关成本构成[4]。具体见图一。

物流功能成本主要是完成物流功能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具体包括人工费、维护费、材料费、一般经费等。其中维护费主要包括车辆燃油、保险费、修理费,相关设备的折旧费等;一般经费指基层信息部门及管理部门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如办公费、咨询费、销售费等。

存货相关成本主要是存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及货物财产保险费用等。

二、物流成本控制关键点

1、成本控制制度的制订与落实

成本控制应当是公司上下全员参与,责任要划分到部门甚至个人。公司要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并能严格执行。防止无制度可依和有制度不依的现象出现。必须注意的是,由于中小型物流企业用人不规范,很多都是“任人唯亲”,如果不能严格依制度管理、按制度奖罚,物流成本控制的权威性与影响性就不能保证,也就很难将物流成本置于受控状态中,物流企业也无法进一步发展壮大。

2、物流成本归集与核算的转换体系要科学清晰

中小物流企业必须要重新设计物流科目、物流成本报表,并尽可能使之与传统的财务体系对接,方便进行物流成本正确的归集与核算。现有财务人员往往没有系统学习物流企业会计,因此要对财务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物流成本发生的特性。

3、要有物流成本分析与评价体系

对核算出的物流成本要进行深入的成本分析,并运用相关的绩效评价方法对成本控制绩效进行评价。很多中小企业往往凭经验判断成本的高低、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对核算出的物流成本数据也没有很好的运用,这样难以挖掘潜在的成本管理问题,决策者的物流成本决策质量也就难以提高。在现代物流成本决策过程中,要求决策者能够将经验、知识、数据和现韶关到广安物流代决策方法和决策工具有机整合在一起,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

三、成本控制策略建议

1、制订科学的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

成本的有效控制离不开科学的成本管理。对物流企业而言,物流成本管理的管理效果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而中小物流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时,必须强调管理者体系化管理的行为和程度。因此,制订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是要对物流成本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具体包括物流成本预算的编制、物流成本归集与核算、物流成本分析与考核等,通过对各环节根据企业情况进行科学合理设计来驾驭整个物流系统。

2、引入目标成本法实现物流成本事前控制

实施物流成本控制就是要在物流活动中,对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事先拟定的目标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使各项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定在目标规定的范围之内。

物流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事前控制方法,它从物流服务设计阶段开始实行成本控制理念,强调物流服务开发时必须同时考虑到功能的实现与成本的节约。具体来说,企业在物流服务设计时首先确定物流服务的目标价格与目标利润,得出可允许的物流服务最大执行成本,然后再根据企业的现实物流服务能力、对物流需求的预测等资料确定特定物流服务目标总成本,总成本经过分解,进一步得到各分目标,用来作为物流企业后期运行的成本标准。

由于目标成本法在进行成本分解时可以按功能分解、按流程与作业分解、按费用要素分解以及按成本构成要素分解,因此,可以为物流企业从各个方面深入分析成本耗费的高低,进而采取切合实际的成本控制措施。

3、引入作业成本法实现物流成本事中控制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能够帮企业认清物流成本消耗的真正原因的控制方法,它基于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理念,将发生的成本与消耗的资源通过作业这一桥梁联系起来。对于中小物流企业而言,针对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类型,划分物流作业。在日常运作中,统计每一次物流任务所消耗深圳到四川物流的作业量,由于每一作业的执行,都必然消耗一定的企业资源,则一定会计期间内消耗的资源便可准确分摊到特定物流任务。

作业成本法对成本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便于管理者掌握作业的经济有效性,比如某项作业耗费的资源是否过高,原因是什么?经过分析便可提高作业效率;另一方面也能使管理者明确每一次物流服务成本的高低,进而可以改善物流服务的提供,或在进行物流服务开发、接单时能更好的决策。

4、引入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实现物流成本事后控制

物流成本分析和绩效评价为事后控制。物流企业在期末时将实际物流成本和目标成本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和环节,将信息反馈给决策层,从而调整物流成本控制策略,改进控制方法;最后对物流活动在企业实行的成本控制措施下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了解物流成本措施的实行对企业物流运作的作用与效果,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改善,从而激发供应链系统的高效潜能。◆

本文系浙江海洋学院2010年资助项目“浙江省中小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编号:X10M28)的阶段性成果。

关闭
关闭
关闭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