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改革等七个方面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进行了相应的探讨,目的是希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能更好的结合,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从2006年开始,国家将在全国建设一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显然,专业建设就是院校示范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那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这个要求下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建设才能达到示范目的呢?笔者就此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索和研究。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特别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因为珠海到德阳物流现代物流教育和现代物流运作进入我国时间较短,一方面,物流教育理论的研究相对物流发达国家的要落后;二方面,我国物流运作水平整体上还比较低下,较为粗放,因此,必须要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深圳到都匀物流,以适应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进程中对高技能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客观需求,达到改善企业用人需求与就业学生能力低下的现实矛盾。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点就是要拓宽行业、企业与学院合作建设专业的有效途径,与有关企业充分的有机结合,开展深度的工学结合教育教学,全面推进物流职业资格及其能力标准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这应该就是现阶段提倡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融合、校校联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实现“行业、校企、学校、学生”四方共赢的局面。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改革

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实现工学结合。充分综合利用行业、企业、学院的多方优势资源,建立物流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构建以课群为单元的课程体系,围绕“工学结合”进行模块化实境教学。

搭建包括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专业辅修模块在内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构建“宽平台、多方向,厚基础、重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借鉴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模式,与合作企业共同针对地区差异、行业特色、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进行调研,针对物流作业主要岗位群设置课程,共同整合课程内容,动态调整与优化专业教学方案,构建面向岗位与工作过程,优化“做、学、用”为一体的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厚基础、多方向”课程体系和“双证书”一体化课程体系(指助理物流师、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挂钩的“双证书”一体化课程体系)。

三、师资队伍建设

大力倡导“学习过程引导制、实训过程导师制、两过程有机结合”的职业教育氛围,建设一支具有专兼职“双师”素质与结构的师资团队。

1.加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力度;

2.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从行业企业聘请多名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组建兼职教师资源库;

3.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以获取有关职业资格证,使“双师”结构更为科学合理;

4.加强对新教师引进的管理。

四、实训条件建设

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健全实训条件保障体系。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一个集“先进性、适用性、开放性”于一体的校内现代物流综合实训基地,于校内学生和校外人员的实习实训是必要的。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进一步开发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紧密型的校外产学合作实践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技能课程的开发建设等内容。

五、教学资源库建设

对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开发一个集专业课程体系、学生专业拓展的自汕头到喀什物流学课程资源库、行业企业信息资源库及其他资源库是非常必要的。

“双证书”一体化课程模块化资源库。针对助理物流师和物流师的职业资格认证,选取几门实作性强、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钩的专业主干课进行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企业、社会及学生培训使用。包括所选课程的建设及相应的能力测试、证书体系及评估体系。学生在学完相应专业课程后,聘请企业、行业及国家认证机构专家进行测试并评定,合格后可获得学院颁发的相应的“双证”一体化证书。

专业自学课程资源库。学生自学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主要是为学生素质教育与拓展服务,包括社会能力及行为能力等方面。

行业、企业信息资源库。充分收集整理本地不同类型的有关物流企业及生产制造企业相关信息资料建成行业企业信息资源库并随时更新,便于有关师生查阅及展开相关研究。

教师网上工作站。工作站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把已建成的内容,依托互联网,以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课件等载体形式,构建先进、通用的网络平台,在线讲授(录像等),在线答疑、互动学习、网上能力测试、用户网上评价。同时面向学生、同类院校和企业开放。

六、社会服务

物流管理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将侧重于企业、社会人员、中职师资的培训及应用技术项目开发与推广、管理咨询与服务、信息咨询等。

(1)物流企业员工、社会人员培训体系,如下图所示:

(2)设立城市物流研究所:技术、项目开发、服务,信息咨询、管理咨询;

(3)其他培训及对口帮扶(继续教育、院校师资等),院校共享资源平台建设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判断:物流职业教育只有坚持到现代物流服务市场,使企业与学校深度融合,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实现工学结合要求,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收获,最终企业也才有人才,也才会实现“将教育融入生产实践,将生产实践融入教育”的改革目标,最终使校企双方出现共赢局面。这个改革建设既是对传统的秉承也是对传统的创新。

作者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

相关文章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思路及创新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思路及创新摘要: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也得到了长久的提升,在这其中学校的规模逐渐扩大,高校学生对自身的学习以及生活氛围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所以,我国高校必须针对目前的物业管理体系制定一套完善的物业

2320查看详细
2020年08月23日

物流管理学生实践技能提升分析

物流管理学生实践技能提升分析摘要:【摘要】为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满足物流行业的需要,进一步明确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方向,本文就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实践教学、实践技能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

2160查看详细
2020年08月09日
关闭
关闭
关闭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