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就本质而言是指在危机发生时对物资、人员、资金等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就应急物流的研究来看,西方的发达国家早已逐渐的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而我国在这方面的重视及研究是在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简称SARS)的突袭之后。这次事故带来的巨大损失使我们意识到长期形成的物流定式和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物流驱动力的物流模式不利于应急物流的实现,由此展开了对应急物流系统地研究。应急物流是通过应急处理机构的建立、技术平台的构建和应急手段的启用来实现应急物流的途径,主要包括政府协调机制、全民动员机制、法律机制和绿色通道机制,充分认识应急物流的战略价值。

2应急物流特性之间的联系

(1)时效性与经济性。应急物资保障要首先强调时效性。同时,应急物流具有明显的弱经济性。但是,应急物流的弱经济性并非不考虑经济效益问题。相反,处理好时效性与经济性的关系,对应急物资保障至关重要。如通过统筹安排,采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选择最合理的运输线路,从而实现最小的运输成本和最短的运输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高效率地完成应急物流任务。必须克服现行应急物流体系不计物流运作成本和代价高昂的缺陷。

(2) 先进性与适用性。采用先进技术与设备是应急物流体系高效率运作的必要条件。以汶川地震为例,如果离开了先进的交通运输设备与技术,要想在短时间内将数量庞大的救灾设备和物资运抵灾区绝无可能。因此,健全应急物流体系应尽量采用先进技术与设备。但也要看到,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大多是在环境恶劣、非常规作业条件下进行的,有时先进设备往往受到各种条件限制甚至无法到达救灾现场。最先进的应急物流设备未必总是最适合的,要在尽量保证先进性的同时,统筹考虑技术与设备的适用性。

(3)专用性与社会性。应急物流体系建设需要大量的专用性资产(如专业性人力资源、技术装备等)。应急物流面临的任务大都急、难、险、重,需要专业人士负责,因此应急物流人才应注重平时培养,不能等到出现灾害才临时找人。同时,专用装备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我国目前应急装备尤其是应急物流装备尚无专门的生产和储备。如在2008 年初的冰冻灾害中,许多地方没有专业的破冰除雪设备,只好用非专用的机械清除路面,不仅速度缓慢,还对路面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害。另外,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单纯依靠专业应急物流企业或其他单一专业部门和专业人员是难以完全胜任的,需要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在紧急情况下要动用军队、军用运输装备、军用运输专用线路及相关设施。只有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价值,才可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应急物流的效率和效果,实现“第一时间”应急物资保障的目标。

3发达国家的应急物流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应急物流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缺乏,因此我们在不断重视自身研究的同时,也要广泛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在应对救灾物流管理上的成功经验。

3.1发达国家应急物流的发展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及发展,大都都形式了运行良好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应急求援系统,并且逐渐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使得包括应急物流在内的整个应急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各国的应急物流模式因国情的不同而各具特色:(1)美国的应急物流管理措施。经过多年的努佛山到荆门物流力,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美国建立了完备的应急体系,形成了以“行政首长领导,中央协调,地方负责”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式。美国常设有救灾物流管理专门机构,其所有防救灾事务的统筹由联邦紧急事务处理部(FEMA)负责。在FEMA,这里设有物流管理的专门单位,平时主要负责救灾物资的管理储备、预测各级各类救灾物资需求、规划救灾物资配送路线,广州到安阳物流以及救灾物流中心设置等工作。而在国际救灾方面,美国设有对外灾害援助办公室(OFDA),负责处理各种紧急事务。

(2)日本的应急物流管理措施。由于经常遭受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日本政府一向非常重视在设计防灾、救灾计划,以及开展防灾、救灾演习上。它的救灾物流管理主要包括:制定灾害运输替代方案,事前规划陆、海、空运输路径(因海运和空运受震灾影响小,所以多利用这些资源);编制救灾物流作业流程手册,明确救灾物的运输、机械设备以及其他分工合作等事项;预先规划避难所,平时可作他用,一旦发生灾害,立即转成灾民避难所,并作为救援物资发放点。

(3)德国的应急物流管理措施。德国拥有一套较为完备的灾害预防及控制体系。对于救灾物流,德国技术援助佛山到白城物流网络等专业机构可以为救灾物资的运送和供应等方面提供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装备的帮助,并在救灾物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德国还有一家非赢利性的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即德国健康促进会,长期支持健康计划并对紧急需求做出立即反应,在救灾物流管理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2发达国家应急物流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从发达国家应急物流管理发展来看,各国的应急物流各具特色,如美国制定有完备的“全国地震灾难应变计划” (NEHRP),德国拥有―套较为完备的灾害预防及控制体系,日本各重要地区也都制订有本地区防灾计划,建立了完整的救灾体系。但各国也都存在这一些共同的特点:①都建立了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②都有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预案。③都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应急储备。④都有运用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理论来指导应急物流管理。

这些发达国家的应急物流的发展带来我们带来很多的启示。①足商业物流研究,汲取先进经验。通过研究国外的救灾物流运作可以看到,许多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模式被用在救灾物流中。例如“商物分离”、“直接倒装”,“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等这些在商业物流中应用的概念,在救灾物流的运作中同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②信息化、网络化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对救灾物流的运作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方面,供应链条的运作迫切需要信息的共享和及时反馈,这对灾区这种不确定性需求的情况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救灾物流的管理也需要通畅的物流信息网络支撑。③立应急预案体系、立法协调运作。国外救灾物流运作表明,及时有效地做好灾难发生后物流运作与事前制定的相关预案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是分不开的。

4 我国的应急物流管理

在我国应急物流尚属一个新兴概念,我国应急物流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需要加强对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应急物流理论。应急物流机制和体系的建立,是要求物流软硬件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作为保障的。应积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尽早建立高效、快速的应急物流体系与现代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4.1我国的应急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系统而科学的预防管理体系。灾害事件发生时,缺乏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事件处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不能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也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各部门的资源,导致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理效率的低下; 危机发生后重建与补偿没有达到公众的期望。同时,应急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对危机防范重视不够;缺乏应对危机的常设机构;缺乏长期反危机的战略和计划;社会动员能力不足,缺乏非特定紧急状态下政府和公民行为的法律框架;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全民安全意识薄弱,社会心理防御能力明显不足, 保险意识薄弱,管理手段单一,基本停留在以政府为主的行政管理层次上,各种民间的非政府组织、社会救援机构、慈善捐助机构建设工作十分薄弱。

(2)应急物流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应急快速反应机制不健全、缺乏应急管理的思维方式、社会及部门间缺乏联动互动机制、缺乏所需的基础数据库支持、应急物流的资源不充分、灾害现场状况恶化和所需的技术装备严重不足、低效的集权式应急物流系统模式等是我国应急物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3)协调性差。我国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筹措、储存、运输和补给整个链条运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差,应急物资管理条块分割,导致反应能力差。

4.2我国的应急物流的若干建议

(1)制及时预报灾害的发生应急物流里预先感知和报警系统非常重要,政府应及时对一些可预测的灾害进行预警,以便应急物流采购方及时反应,做好物质保证及物资输送方式、路线。

(2)加强对应急资源保障机制的建设,完善保障机制。要贯彻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基本指导方针,改变重治轻防的实际,加大预防预警的人力、物力、财力、装备、科研的投入,化解各种危机和风险,尽可能把潜在的威胁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善后处置工作,尽力将财产、设备、生产、工作和人的精神调整到正常状态。

(3)建立政府管理、标准运行的应急物流管理保障机制应急物流的实施需要紧急调动大量应急物资,只有使应急物流的流体充裕、载体畅通、流向正确、流程简洁、流速快捷,才能使应急物资快速、及时、准确地到达事发地。因此,建立应急物流管理机制是必要条件。应急物流管理机制必须在组织上要求政府统一管理,技术上标准运行。统一管理是指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一律由政府的应急管理部门统一调度指挥。标准运行主要是指,从应急准备一直到应急恢复的过程中,要遵循标准化的运行程序,采用所有人都能识别和接受的标准,以减少失误,提高效率。

相关文章

物联网逆向管理体系创建

物联网逆向管理体系创建摘要:一、引言逆向物流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巨大价值正日益被人们所重视,然而其实施的困难也引起了产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于什么因素造成了逆向物流实践的滞后,研究者观点众多,然而逆向物流信息获取的困难是几乎所有学者

2600查看详细
2020年09月03日
关闭
关闭
关闭
right